提質增產 鎂利無限
簡介
葡萄(學名:Vitis vinifera L.)為葡萄科葡萄屬木質藤本植物,小枝圓柱形,有縱棱紋,無毛或被稀疏柔毛,葉卵圓形,圓錐花序密集或疏散,基部分枝發(fā)達,果實球形或橢圓形,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。
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樹樹種之一,葡萄的植物化石發(fā)現于第三紀地層中,說明當時已遍布于歐、亞及格陵蘭。葡萄原產亞洲西部,世界各地均有栽培,世界各地的葡萄約95%集中分布在北半球。
葡萄為著名水果,生食或制葡萄干,并釀酒,釀酒后的酒腳可提酒食酸,根和藤藥用能止嘔、安胎。
營養(yǎng)需求
葡萄生長旺盛,結果量大,因此對土壤養(yǎng)分的需求也明顯較多,研究表明,在一個生長季中,當每公頃葡萄園生產20噸葡萄時(約相當于每666.7平方米產1350千克),每年從土壤中吸收的養(yǎng)分為氮170千克、磷60千克、鉀220千克、鎂60千克、硫30千克。
長期以來人們都很重視氮磷鉀的補充,卻忽略了對鎂這個大量元素的補充,其實葡萄對鎂元素的需求量和磷元素差不多,鎂可以促進葡萄植株、根系的發(fā)育,對葡萄膨大、轉色有很好的促進作用。
養(yǎng)分含量
鎂(Mg)≥16%,硫(S)≥18%
技術優(yōu)勢
100%植物可吸收的鎂肥。
施用方式更靈活,適用于多種作物。
采用靜電分離技術分離獲得,獨家專利,純物理法生產。
天然緩釋,可用于有機農業(yè),對環(huán)境無污染。
提高氮磷鉀養(yǎng)分利用效率。
提升作物產量和品質。
速緩效兼?zhèn)?,給植物更長效的鎂營養(yǎng)。
養(yǎng)分含量
產品呈顆粒狀,含水溶性鎂(Mg)16%,水溶性硫(S)18%
產品特點
養(yǎng)分濃度高,提高利用效率
同時含有鎂和硫兩種,作物生長發(fā)育所必需的營養(yǎng)元素。鎂硫協作,提高氮磷鉀肥料的利用效率。提高氮磷鉀肥的利用效率。水溶性鎂含量高,補鎂更高效,促進光合作用和糖的運輸,作物葉綠根壯果色靚,提高產量和品質。
秋冬季節(jié)葡萄缺鎂表現
由于鎂在植物體內較易移動,當土壤供鎂不足時,植株的下部老葉會首先將自身的鎂轉移到新葉中供新葉生長,因此缺鎂癥狀往往是下部老葉先出現葉脈間黃化失綠(葉脈仍為綠色)的癥狀,并逐步向中上部葉片擴散轉移;由于鎂在植物體內較易轉移的特點,因此缺鎂癥狀在前期不易發(fā)現,多發(fā)生在作物生長的中后期,如膨果轉色期較為明顯,鎂肥的補充需要在作物生長前期進行基施或撒施。
葡萄膨果轉色期“鎂”元素缺乏,會出現葉片黃化,膨果果粒小的現象,而且會嚴重影響葡萄轉色,我們俗稱的“蛋黃派”葡萄,就是后期中微量元素不足,上色困難形成的。
施肥管理
葡萄與大多數作物類似,其生長所需營養(yǎng)元素,大約有17種:碳、氫、氧、氮、磷、鉀、鈣、鎂、硫、鐵、錳、鋅、銅、硼、鉬、氯、鉆,基中碳和氧是光合作用時得自空氣中的二氧化碳,氫則來自土壤中的水分,其余各元素除了氮外,多數由根部從土壤中吸收?;瘜W肥料主要提供氮、磷、鉀三要素,而有機肥料營養(yǎng)元素含量較低,可大量使用,對土壤的物理、化學、生物性質均有改良效果。
一般情況下,強酸性土壤較易缺乏磷、鉀、鈣、鎂、矽、鉬、鋅、銅、硼等元素;堿性或石灰質土壤則較易缺乏氮、磷、鐵、錳、鋅、銅、確等元素。營養(yǎng)補充多數采取基肥、追肥、葉面施肥3種方式,基肥為冬眠或采收后使用。
建議秋冬肥基施補鎂,提前預防缺鎂黃化、轉色不均,且吸收利用率高。
使用時可開溝埋施或撒施以后用機械工具打埋到地里。
使用紅牛卡力美第二年表現:
在冬肥使用紅牛“鎂”的葡萄,我們第二年進行跟蹤回訪,發(fā)現使用紅牛鎂的葡萄直到采收都極少出現缺鎂黃化現象。而沒有使用紅牛“鎂”的葡萄在膨果前期,使用第一次鉀肥以后就陸續(xù)開始有缺鎂現象發(fā)生。
使用鎂肥葉片濃綠,果粒大,顏色鮮艷。
請先 登錄后發(fā)表評論 ~